![]() |
产地 | 武汉 |
EINECS编号 | |
品牌 | 润德 |
生产日期 | |
英文名称 | |
包装规格 | 200L |
别名 | 用於纺织品柔软整理剂 |
CAS编号 | |
保质期 | 24 |
分子式 |
氨基硅油是专门用於纺织品柔软整理剂的基本成份。它具有*的吸附性、相容性及易乳化性。使用混合器或均质机,氨基硅油容易被适当的表面活性剂乳化成稳定、透明的微乳液。它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以与其它有机硅或有机柔软剂组合成为特殊的柔软整理剂,适用於各种纺织品的柔软整理。
基本介绍
氨基硅油是专门用於纺织品柔软整理剂的基本成份。它具有*的吸附性、相容性及易乳化性。使用混合器或均质机,氨基硅油容易被适当的表面活性剂乳化成稳定、透明的微乳液。它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以与其它有机硅或有机柔软剂组合成为特殊的柔软整理剂,适用於各种纺织品的柔软整理。氨基硅油的氨值在0.2~1.2之间,氨值越高,柔软性和滑度越好,但是黄变会越大。
折叠编辑本段特性
优良的柔软、平滑、均匀的手感。
增强织物的撕裂强度和抗皱性能。
改善织物的弹性。
耐水洗和耐乾洗。
容易乳化,可制成稳定的微乳液。
复配性*,与绝大多数有机柔软剂和其他纺织助剂相容。
折叠选用
在一般情况下按常规要求,不同织物对氨基硅油的选择是:
①纯棉类及混纺针织物、机织物,以柔软手感为主,主要可以选择0.6氨值的氨基硅油;
②纯涤纶织物,以平滑手感为主,可选择0.3氨值的氨基硅油;
③真丝针织物、机织物,以平滑手感为主,对光泽要求教高,主要选择0.3氨值的氨基硅油,复配平滑剂增加光泽;
④羊毛及其混纺物,要求柔软、平滑、弹性综合手感,色光变化小。可选择0.6氨值和0.3氨值的氨基硅油复配产品,有的品种可复配平滑剂增加弹性和光泽;
⑤羊绒衫、羊绒织物,综合手感比羊毛织物高,可选择高浓度复配产品;
⑥锦纶袜类,以平滑手感为主,选择高弹性氨基硅油;
⑦腈纶拉舍尔毛毯、腈纶及混纺毛线,以柔软为主,对弹性要求高,可选择0.6氨值的氨基硅油,兼顾弹性要求;
⑧麻类织物(亚麻、苎麻)以平滑为主,主要选择0.3氨值的氨基硅油;
⑨人造丝、人造棉类以柔软手感为主,可选择0.6氨值的氨基硅油;
⑩涤纶减碱量织物,主要为提高织物亲水性,可选择聚醚改性硅油(CGF),是由甲基含氢硅油与末端带有不饱和键的聚乙二醇、聚丙二醇等聚醚进行硅氢加成反应制成的。但柔软性较差,新的聚醚改性硅油在硅氧链上引入反应性的环氧基团等,改善了织物的手感及耐久性。
氨基硅油柔软剂是能增加纤维材料柔软性的物质。性能优良的柔软剂还可使纤维获得特殊的手感,赋予产品不同的整理风格,提高质量档次与附加值,增加服装穿着舒适性。 工业上使用的柔软剂按其主要有效成分可分为油脂型、表面活性剂型、反应型与聚合物型四大类。早期使用的柔软剂主要为前3类,进入70年代后聚合物柔软剂的发展与使用很快引起了人们的重视,并成为柔软整理的主流。在聚合物型柔软剂系列中,有机硅柔软剂(主要成分为聚有机硅氧烷)的性能*、产量*。据统计全球目前用于纺织后整理助剂的硅氧烷约15万吨,其中柔软剂占70%~80%。
折叠聚醚硅油
侧链碳原子上连有聚氧乙烯基或聚氧丙烯基、脂肪醇聚氧乙烯聚氧丙烯醚基的硅油即为聚醚硅油,是为改善第一、二代有机硅柔软剂使用过程中硅乳的抗剪切稳定性不理想、整理的织物吸湿性较差等而开发的产品。 它可由含氢硅油与不饱和聚醚在铂触媒催化下通过加成反应来制备,也可由环氧硅油与聚醚的开环反应、或者醇羟基改性硅油与双官能团羧酸、聚醚的酯化反应来制取[10,11]。 侧链引入亲水性聚醚基后,硅油的亲水性增加,甚至由疏水性完全转化为水溶性。所以聚醚改性硅油使用过程中不会出现破乳、漂油问题。其次,聚醚基的引入还使被整理纤维或织物的吸湿性、抗静电性、易去污性增加,所以聚醚硅油在化妆品、洗发用品中使用较多。但聚醚硅油自交联成膜能力以及与纤维的结合能力均较弱。若制备过程在硅油主链上引入部分环氧基或保留部分环氧基,则可以解决这一问题。如结构为(Ⅰ)的硅油[11],性能上不仅有聚醚硅油的全部优点,而且整理的织物更柔软,抗皱、耐洗,还有毛感强等特点。所以聚醚/环氧硅油是阳离子氨基硅柔软剂开发成功之前用量*、效果*的一类活性有机硅柔软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