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EINECS编号 | |
英文名称 | Pazufloxacin mesilate |
外观 | 粉末 |
纯度 | 99% |
CAS编号 | 163680-77-1 |
别名 | 甲磺酸帕珠沙星 |
保质期 | 24月 |
分子式 | |
质量标准 | 国标 |
甲磺酸帕珠沙星
中文同义词: (S)-(-)-10-(1-氨基环丙基)-9-氟-3-甲基-7-氧代-2,3-二氢-7H-吡啶[1,2,3,de][1,4]苯并噁嗪-6-羧酸甲磺酸盐;甲磺酸帕珠沙星;帕珠沙星甲磺酸酯;S)-(-)-10-(1-氨基环丙基)-9-氟-3-甲基-7-氧代-2,3-二氢-7H-吡啶[1,2,3,de][1,4]苯并噁嗪-6-羧酸甲磺酸盐;甲磺酸帕苏沙星;帕珠沙星(甲磺酸盐);帕苏沙星(甲磺酸盐);(S)-(-)-10-(1-氨基环丙基)-9-氟-3-甲基-7-氧代-2,3-二氢-7H-吡啶[1,2,3,DE][1,4]苯并嗪-6-羧酸甲磺酸盐
英文名称: Pazufloxacin mesilate
CAS号: 163680-77-1
分子式: C17H19FN2O7S
分子量: 414.41
用途 主要用于鼻窦炎、慢性支气管炎、肺炎、皮肤软组织感染、尿道感染、膀胱炎、前列腺炎、毒血症、胆囊炎、胆道炎、感染性肠炎、乳腺炎、性传播疾病、外伤继发性感染、五官科感染。本品特别是对复杂性感染,急性感染,重度感染,手术及外伤感染和对一般抗感染药有耐药性的细菌有较好的疗效。
抗菌药甲磺酸帕珠沙星为第三代哇诺酮类抗菌药,可有效对抗军团菌属、流感嗜血杆菌、粘膜炎莫拉菌、大肠杆菌、变形菌属、不动杆菌属、肺炎克雷白菌、阴沟肠杆菌和雷氏普罗威登斯菌等。甲磺酸帕珠沙星(Pazufloxacin Mesylate )是由日本富山化学株式会社和日本三菱制药株式会社共同研制的新型注射用氟喹诺酮类抗菌剂,其特点为血药浓度高,组织分布好,副作用低,对轻至重度呼吸系感染、尿路感染、肝胆系统感染、创伤及术后感染均有较好疗效。本品抗菌谱广,抗菌活性强,对肠杆菌属、克雷伯菌属、变形菌属、嗜血菌属、沙门菌属、志贺菌属、不动杆菌属及假单胞菌属等革兰阴性菌具有良好的体外抗菌活性,对葡萄球菌属、溶血性链球菌、肠球菌等革兰阳性菌也具有较强的抗菌作用,对厌氧菌、支原体亦有较好的抗菌活性。它是喹诺酮类抗生素注射给药的理想替代品。也是喹诺酮类药物中除左旋氧氟沙星外的另一种手性药物。临床主要适应症有鼻窦炎、慢性支气管炎、肺炎、皮肤软组织感染、尿道感染、膀胱炎、前列腺炎、毒血症、胆囊炎、胆道炎、感染性肠炎、乳腺炎、性传播疾病、外伤继发性感染、五官科感染。本品对中枢神经系统毒性较小,对金葡菌的体内活性优于左氧氟沙星和环丙沙星,对铜绿假单抱菌的体内活性优于左氧氟沙星,而与环丙沙星相当,特别 是对各种耐药性葡萄球菌属也有较好的活性。 |
药理作用本品为第三代哇诺酮类抗菌药,作用机理为DNA 拓扑异构酶抑制剂,使细菌的DNA无法形成超螺旋结构,导致细菌细胞无法分裂和增殖而死亡。体外,本品可有效对抗军团菌属、流感嗜血杆菌、粘膜炎莫拉菌、大肠杆菌、变形菌属、不动杆菌属、肺炎克雷白菌、阴沟肠杆菌和雷氏普罗威登斯菌,MIC90。大多数在 0.4μg /ml或以下。野生型葡萄球菌的MIC90值相似,但耐甲氧西林菌株通 常对本品耐药。对链球菌和肠球菌的活性相对较低 (MIC90为3-6μg /ml) ;抗肺炎球菌方面,本品强于环丙沙星,而在对抗革兰阳性菌方面略逊于托氟沙星。铜绿假单胞菌对本品的敏感性范围较大 (MIC90为1-50μg /ml )。本品抗厌氧菌的活性为中等或较弱。据报道,对脆弱拟杆菌的MIC90为12.5μg/rnl。在某些体外试验中,淋病奈瑟球菌对本品高度敏感。体内抗菌活性研究表明本品对金黄色葡萄球菌、耐甲氧西林菌株、肺炎链球 菌、大肠杆菌、肺炎杆菌、粘质沙雷菌和绿脓杆菌等MIC90分别为 2.8、4.5、15 0、0.15、5.5、11 和8.0μg /ml,强于氧氟沙星。对临床分离的链球菌MIC90为3.13μg /ml,强于亚胺培南和环丙沙星,对喳诺酮类敏感的葡萄球菌MIC90为 0.2-6.25μg /ml,强于头抱他定。另一项试验研究表明,对耐头抱菌素类的大肠杆菌和绿脓杆菌,帕珠沙星的MIC90为 0.025-5 0μg/ml,对革兰阴性菌,本的ED50为亚胺培南的 4-20 倍,对葡萄球菌活性与氟氧头抱相当,强于头孢他啶和左氧氟沙星。 |
合成路线以左旋氧氟沙星中间体 (S) -9,10-二氟-3-甲基-2,3-二氢-7-氧-7H-吡啶[1,2,3-de][1,4]苯并噁嗪-6-羧酸乙酯(2)为起始原料,在氢化钠作用下与氰乙酸乙酯发生亲核取代反应得 (S)-10-(氰基乙氧羰基甲基)-9- 氟- 3-甲基-7-氧-2,3-二氢 -7H-吡啶 [ 1,2,3- de] [1,4] 苯并恶嗪- 6-羧酸乙酯 (3) ,再以对甲苯磺酸为催化剂在1,4-二氧六环和水的混合溶剂中进行酯水解并选择性脱羧得(S)-10- 氰基 - 9-氟- 3-甲基- 7-氧- 2, 3- 二氢-7 H-吡啶[1,2,3-de ] [1,4 ]苯并恶嗪- 6-羧酸(4) ,化合物4在相转移催化剂三乙基苄基溴化铵作用下,与 1,2- 二溴乙烷缩合得含环丙基的化合物 (S) -10- (1-氰基-1-环丙基) - 9-氟-3-甲基-7-氧-2,3-二氢-7H-吡啶[1, 2, 3- de ] [1,4]苯并恶嗪-6 -羧酸(5) ,化合物 5在浓硫酸的作用下水解得酰胺衍生物(S)-10-(1-氨甲酰基-1-环丙基)-9-氟-3-甲基-7-氧- 2, 3 -二氢-7H-吡啶[1,2,3-de] [1, 4] 苯并恶嗪- 6-羧酸(6),然后与次氯酸钠进行 Hoffmann 降解反应,*与甲磺酸成盐得化合物1。 |